产品中心
pg游戏模拟器:以传统服饰为媒让世界看见中国
pg电子模拟器免费:
9月7日,北京时尚地标798751园区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主场地,“锦绣华裳天才妈妈时尚大秀”即将闪耀登场。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非遗马面裙传承人周锦,将以鲁锦、鲁绣、山东绸、傣锦、布糊画等为元素,演绎一场迎接2026(丙午)天马行空的鲁锦、马面裙时尚大秀。
本场大秀共分5个篇章,第一篇章“含章可贞”源于《易经》中的坤卦,是德序与女性礼仪之意。自古以来中国人以衣载道,以色为教化,纹样更是将天文、地文和人文融于一起,是天人合一与自强不息思想在服饰上的无尽呈现。
周锦携团队将山东省考古研究院在淄博出土的齐国周代的锦复制出来,从缫丝到植物染色再到复制纹样与织造,经过三年多才复制出了周代青、赤、黄、白、黑于一体的五色锦,对其纹样、色彩、织造技术做了多元呈现。本次大秀就是中国最早的锦齐鲁锦的一次华丽亮相,面料上将北斗七星、万寿纹以及山川日月集中呈现。虽然复制难度极高,但却展现了山东织造、鲁锦产业链的高品质。
第二篇章“黄裳元吉”源于《易经》中的坤卦“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是表达女性高尚品德以及服饰文化的吉祥指引。将马面裙与《易经》“地天泰”之美融于一身,集中展现女性的坤德之美,并将卯午捧印、马上封侯等美好寓意融于马面裙中,展现天佑生民的美好夙愿。
第三篇章“同人于野”源于周礼《考工记》中的染色之美意,它也是世界最早的染色方法之记载。在探索明代《天工开物》中形、色、纹、质的制作技术之际,周锦将丰富多彩的中国植物染色,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掘的各地的天才妈妈非遗技术融合在一起,设计出风靡世界的马面裙、月华裙、凤尾裙,并透过模特与非遗人的同台走秀鲁锦、鲁绣、傣锦、布糊画的非遗传承人将穿着马面裙行走在时装周舞台上,共同演绎华夏服饰之美。
第四篇章“鸣谦贞吉”源于《易经》中的乾卦,提醒人们要葆有“谦受益、满招损”的智慧。对马面裙的阑干之华美、阑干之秩序、数字之智慧、植物之护佑等等深度挖掘和融合,让文创的魅力给予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国华裳的理由,让中国特色的马面裙成为影响国际的时尚单品。
第五篇章“厥孚交如”是一个升华。《礼记深衣》载:“厥为起、孚为信、交如为相加。”将右衽的领为规矩,绳为做人的智慧和浩然之气,行事之权衡则是对天人合一的践行。本篇章根据中国干支色彩体系、中国植物染色,将经典魅力、文化传承与文创转化融于马面裙,展现时代的时尚、功能、舒适之美。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设计师周锦认为,此次用明代织锦的方式,明代马面褶裙的形制,织出了完整的一以贯之的二十四节气的马面裙呈现给大家,这种穿越数千年的时尚智慧的指引,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它落实于百姓日用之中吃时令菜、穿时令衣、挂时令画、听时令乐,与时偕行,顺时施宜,庇佑人生。这是本次大秀活动的核心智慧展现。
周锦收藏了近500余条清代至民国的马面裙,成为她研究传统纹样的“活化石”。2022年,她出版中国首部系统研究马面裙的专著《锦绣罗裙传世马面裙》,系统梳理了马面裙的形制流变与哲学内涵,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2024年,周锦又多了一个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衣线绣马面裙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要让世界看见中国的马面裙!她将目光投向了国际舞台。
2025年7月47日,金砖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隆重举办,中国有近百名企业家齐聚巴西里约热内卢。7月4日金砖国家女性工商联盟(WBA论坛)在里约艺术博物馆举行年度会议,聚集了来自所有成员国和新伙伴国家的官方代表。会议强调了女企业家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塑造了包容性、创新性和持续经济发展方面及社会责任发挥的作用。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知名服装设计师周锦受邀出席。
现场,中方主席代表赵海英身穿鱼化龙马面裙出席了会议。赵海英在交流中提及马面裙的国际影响力,对在金砖国家会议内达成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表示高度赞扬,并分享了周锦对马面裙文化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7月4日会议结束后,巴西总统夫人隆重接见了七个国家的妇女领袖及周锦女士(右一),并畅谈了马面裙的文化。
7月5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巴西总统卢拉等多国政要出席会议。周锦受邀参加会议,并与俄罗斯、南非、印度等多国友人交换和互送礼物。
7月6日,在金砖会议晚宴“中国美之夜”上,大会组织方WBA主席蒙特罗莫妮卡在致辞中隆重介绍了马面裙,并提到马面裙在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人文交流中的紧密联系。现场嘉宾被中华服饰以及周锦设计的服装所吸引,纷纷与其合影,并就商务合作进行了交流。
巴西小姐以及巴西多位著名模特身着周锦女士(右一)设计的马面裙以及鲁锦华服亮相本次晚宴。
当中国华服的交领右衽带着传统礼仪的印记,当马面裙的褶皱藏着东方服饰的美学,当齐鲁锦绣的云纹凤章连着齐鲁文化的根脉,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盛会便有了更动人的注脚。这些传统服饰的纹样里,藏着《考工记》中“审曲面势以饬五材”的造物哲学,藏着丝绸之路的商贸传奇,藏着齐鲁大地的礼乐文脉。它们以布为纸、以线为墨,将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绣进国际对话的场景里让盘扣的“结”成为文明互鉴的隐喻,让织锦的“纹”化作文化认同的符号,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各美其美”,又在相互映衬中成就“美美与共”,在世界舞台上织就一幅文明共生的长卷。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在曲阜市尼山圣境开幕。中外嘉宾齐聚孔子故里,共话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包括多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友好城市、友好团体代表及国外知名学者等,规格和数量创历届之最。会场外,文化交流同样精彩。
7月9日,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国际知名设计师、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右三)与外国嘉宾共同展示鲁绣花边伞和马面裙。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
7月9日,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周锦(左)向外国嘉宾介绍鲁绣花边伞的工艺。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
7月9日,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周锦(左一)为外国嘉宾穿着马面裙。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
7月10-11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别的会议图书文创展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期举办。此次展览由当代世界出版社主办,联合10余家出版社及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共同参展,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主题会议增添了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更为参加会议的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中外嘉宾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充分体现中华文化风采。
展览采用“1+6”布展模式,即1个主展区搭配6个主题分展区,全面且系统地展示各类图书和文创产品。文创产品用尽心思挑选了锦绣罗裙、虎头帽、一带一路立体书、皮影、红楼梦小方灯、大观园折叠灯等,兼具文化特色与实用性,让嘉宾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拥有实用的文化载体。众多外宾现场试穿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带来的中国马面裙,爱不释手。
2月15日,世界汉学中心希腊汉学中心新址在希腊科孚岛正式启用。中国驻希腊大使方遒,希腊爱奥尼亚省省长约阿尼斯特雷佩克利斯,科孚岛各市行政长官斯特凡诺斯普利梅诺斯等出席。
新址启用同日,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古籍出版社、希腊汉学中心共建的中希文明古典文献中心正式揭幕,并与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天津杨柳青画社等联合举办“遇鉴中国”精品图书文化展。中心首批展出来自天津古籍出版社的百余册珍稀典籍,以及杨柳青画社复刻的明清木版年画。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带来的华服展区:以马面裙为代表的传统服饰工艺,结合鲁绣技艺的现代设计,直观呈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的当代转化。多位观展的希方人士评价:这些展品不仅是文物,更是“方法论”它们揭示了不同文明如何通过物质载体实现精神对话。
周锦的故事,恰似她设计的马面裙纹样:每一针每一线,都是中国女性以柔韧之力托举文明传承的见证。“只有深入研究中国色彩、纹样和形制,才能设计出真正的好作品。”周锦说。在研究的基础上,她更意识到了传承的重要性,于是青青校园便成为她一路传道授业的所在。
5月8日,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李之檀先生服饰文化研究中心与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承办的“润墨儒风 文心永续李之檀先生学术文献展”在北京服装学院举办。李之檀先生是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的著名学术领袖之一。他1955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就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跟随沈从文先生。先后主持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的绘图编图工作,并长期深耕我国古代服饰史研究,主编《中国服饰文化参考文献目录》《中国古代妇女形象服饰图录》《中国版画全集佛教版画》等著作,为传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之衣钵,构建新中国服饰文献学与形象史学研究之体系做出了显著贡献。
因缘巧合下,周锦从李之檀家人处得到了老先生的珍贵资料遗物,并深深震撼于它的学术价值。她觉得著作权捐给学校才算是物尽其用。2024年4月,在周锦的无私支持和大力推动下,李之檀先生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在北京服装学院成立。
3月21日,由米鸿宾与周锦合著的《天佑之色:六十甲子时令色》签书与捐赠仪式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
先秦哲学家尹喜说:“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大学》所言的格物智慧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智慧。色彩智慧作为格物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政治、文学、绘画,医药、养生、艺术、心理学、服装设计、服饰搭配、祭祀等诸多方面,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数千年的传承之脉。十翼书院创始人米鸿宾历经数十年研究,透过中国传统色彩体系背后的应用法脉及其实践规律,提炼出逾三千年历史的六十甲子时令色(太岁色),并由周锦带头通过中国古老非遗植物染色方式,历时近五年,绛染出1200个与个体生命相关的幸运色以及每年的时令幸运色,具有极高的应用参考价值和多领域的开拓性,不仅给当代色彩学的研究以崭新的视野,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期间,米鸿宾与周锦分别对本书的书写价值、保护中国传统色彩及其智慧体系做了简短的分享,为同学们对中国色彩智慧的研究与探索起到了微开其端的作用。
中央戏剧学院对米鸿宾和周锦捐赠的《天佑之色:六十甲子时令色》《解密中国智慧》《名词中国》《一代传奇:邵雍的智慧》《锦绣罗裙》《锦绣旗袍》《锦绣童帽》《国学入门》等700余本书表达了深深的感谢,这些书将为中戏学生们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丰赡的养分。
北京电影学院举办“衣脉千年数智焕新”中国传统服饰与数智演绎展
3月12日,“衣脉千年数智焕新”中国传统服饰与数智演绎展和中国长城艺术展长城大型主题油画绘制工程在北京电影学院开幕。数智演绎展将马面裙、虎头帽、旗袍等中国传统服饰与前沿数字技术相结合,探索传统和现代的美感碰撞。
本次活动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等单位协办。展览将中国传统服饰与前沿数字技术相结合,通过讲述孩童的帽、妈妈的裙与奶奶的袍之间绵延不绝的传承,以穿着于身的四时八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萃取中国色彩体系,以科技之光编织传统与未来的对话。
“衣脉千年数智焕新”中国传统服饰与数智演绎展汇聚多件明清丝织瑰宝,以马面裙、虎头帽、旗袍为载体,结合数智化演绎,为传统服饰注入新的生命力。观众不仅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还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表示,此次展览深化了与院校和相关行业机构的产学研协作,以数智化赋能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
6月141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华韵别礼”2025毕业季系列活动,包含“锦绣华服”“水印天香”“绞缬留青”三场主题讲座,在临别之际为2025届毕业生留下珍贵的校园回忆。
“锦绣华服”主题讲座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衣线绣马面裙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为2025届毕业生讲解“中国文化与服饰色彩”,介绍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并邀请央视化妆师前来现场为参与讲座的同学进行汉服整体妆造。
现场,毕业生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传统服饰文化、礼仪知识,还收获了美的熏陶。活动结束后,周锦向学校借出其收藏的17套不同朝代服饰,在活动期间免费供毕业生同学们租借拍照。
这一年,鲁锦联盟创始人的“家乡好品”创新之变
用数十载光阴诠释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坚守与创新,让千年鲁锦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作为首位荣获意大利“金顶奖”的华人女性、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德锦华服高定设计师,周锦用半生织就了一条贯通传统与现代的文化长河。
2024年10月,以“古韵新织 锦绣齐鲁献礼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为主题的 2024 鲁锦鲁绣推广展示季在济南启动。该活动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承办,鲁锦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协办。
启动仪式涵盖奥运冠军担任“齐鲁锦绣推广大使”受任仪式,发布齐鲁锦绣 IP、2024 鲁锦新纹样、鲁锦鲁绣新产品及产品展销等环节,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品、消费与产业巧妙结合。
“锦绣儒风”新品服装秀、“穿越时光的织梦”鲁锦帽子杂技创意表演、鲁锦新纹样动态发布等精彩上演,引领观众全新感受锦绣魅力。据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周锦介绍,新品服装秀设传承、问礼、交互、创新、共荣共生5个特色篇章,借灯光秀、T 台秀等时尚方式,融合时尚、人文、艺术、设计,传递鲁锦鲁绣技艺、现代、时尚之美,演绎其热烈、豪放与精致,让非遗走进百姓家,让刺绣技艺与鲁锦服饰融入生活。
鲁锦帽子新品秀则通过杂技《草帽》创意表演,展示今年新推的草编帽、贝雷帽、鸭舌帽和凤飞舞帽。精湛工艺与时尚帽子完美融合,呈献时尚盛宴,掀起国潮新风。
活动现场集 “展览、体验、销售”为一体。鲁锦鲁绣文化展设 “锦绣之源”“锦绣之流”“锦绣之传”3部分,陈列约113组145件文物展品,通过多种手段勾勒其创新蝶变。体验活动则让参观者通过体验老式织布机、手工绣花等全面感受魅力。周锦设计的20件鲁锦作品也亮相展厅,销售活动集中展示推介近10家企业和高校的近20款文创产品,激发消费热情。
展示季活动持续3个月,还开展了展销活动、齐鲁锦绣创新发展研讨会、“鲁锦创新产品研发设计共同体”成立等系列活动,全力推动鲁锦鲁绣高质量发展。
6月23日,“华裳共韵锦绣同心”第二届海峡两岸百工百匠创新交流大会在济南举办。在开幕式上,由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和山东省旅游职业学院联合推出的鲁锦鲁绣华服秀精彩亮相。据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介绍,这场演出由“礼序乾坤”“锦绣齐鲁”和“经纬华章”三部分组成,其中有孔子博物馆馆藏明代作品的复制品,有精美的清代马面裙,还有从周礼《礼记深衣》篇中获得灵感设计的全新华服作品,以鲁锦鲁绣作品居多,展示了传统服饰文化的源远流长、绚丽多姿。
开幕式上,来自台湾亚洲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的师生们也展示了自己的创新型服饰作品。据了解,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两岸文化艺术、时装设计等多领域的200余名青年才俊参加。以溯源儒家文化、探寻齐鲁文化为切入点,推动两岸青年在非遗技艺中感受民间传统文化魅力。
2022年,周锦受聘为曹县汉服设计研究院院长。面对当地作坊式生产的困境,她提出“鲁锦+马面裙”创新组合,开发婚庆、通勤等30余款马面裙产品,推动日产量从2000条激增至3万条。仅一年时间,曹县汉服出口至法国、意大利、韩国等17个国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标杆。她让马面裙从历史褶皱中走出,成为Z世代追捧的“中式顶流”,更让鲁锦从“床单布”蜕变为国际时尚符号。正如其所言:“真正的奢侈不是爱马仕,而是让世界因你看见中国。”
周锦还带领团队开创了鲁锦传承的“双轨制”:一方面精准复原战国古锦,一方面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时尚单品。在沂蒙山区,她推动的养蚕织锦项目正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是我们山东人共同的骄傲。”
“鲁锦不仅是服装,更是一个产业体系。”在周锦的规划中,鲁锦产品涵盖手工织造帽包、环保配饰、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她特别重视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真丝与再生纤维的机械化生产。“要让世界看到,传统鲁锦一样可以很时尚。”
据悉,在周锦等传承人的推动下,高校正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兼具纹样设计与手工织造能力的新一代设计师。鲁锦技艺已被纳入多所高校课程体系。山东省文旅部门表示,将继续支持传统工艺创新发展,让古老技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6月12日,中国时尚产业盛典在上海开幕。本次盛典以“时尚中国 荣耀东方”为主题,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
会上发布的《中国时尚消费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国时尚”消费正在从过去的“跟风模仿”转变为如今的“自主创新”。
作为2025中国时尚产业盛典的重要板块之一,“时尚中国之夜”于当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靳东、阿云嘎、李斯丹妮、刘诗诗、谭元元等明星和艺术家亮相红毯。本次“时尚中国之夜”还为年度时尚行业的突出贡献者颁发了荣誉,时装设计师周锦、国乐艺术家方锦龙获“年度东方美学诠释典范”。
又一次站在领奖台上,周锦更深刻地体悟到,新中式服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种延续和与时俱进,“我们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维,同时借鉴国际上的流行款式,设计出独特的新中式服装”。
走下领奖台,周锦没有停步,甩一甩齐耳短发,她高挑的身影又出现在车站、机场,风尘仆仆又要出发了。对这个以中华服饰的当代呈现为使命、让世界看见中国美为宗旨的人而言,每一天都是新的启程
(周锦,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非遗衣线绣马面裙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鲁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产业联盟产业中心主任。出版《中国古代服饰文献图鉴》、《锦绣罗裙-传世马面裙鉴赏》等多本国家重点图书。)